《伊戈尔王远征记》是古罗斯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文学造诣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作品,关于它是否真实的争议不绝于耳。现在就让我们揭开这朵“奇葩”的面纱一探究竟吧!
 
 
 
 
 
 
 
 
 
 
 
 
 
 
 
 
 
 
 
 
 
 
 
 
 
 
 
 
 
 
 
 
 
            《伊戈尔王远征记》——古俄罗斯文学纪念碑
《伊戈尔王远征记》讲述了伊戈尔大公与弟弟、儿子、侄子同盟的一次不成功的征程。他先是被俘虏,后来逃回祖国。发生在 1185 年。除了《伊戈尔远征记》之外,该事件在编年史中也有描述。
真实性
    在手稿被烧毁之前,其中的有几种现代俄语的译文(包括诗歌翻译)。书出版后不久,人们开始怀疑,否认它的古老性。人们将它与《奥西安》进行了比较,并认为这与《奥西安》一样是假的。
    但是,后来在 1307 年的普斯科夫使徒手稿中,发现了其中有该书的引文。在 15 世纪初期的散文中发现了一首关于库利科沃战役诗,诠释了该书。1838 年,《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大公的大屠杀行为和传说》出版,间接地反映了该书的影响。此外,在 1852 年发现 Задонщина ,它是在该书强大的影响下写成的,其历史可追溯至 14 世纪末。这证明了该书的真实性。
诗学特点
    1.《伊戈尔王远征记》起初是孤立的文学作品,因为他和同代文学作品完全不同。
    2.它是纯粹的文学作品,是书面的。слово源于希腊语логос,意味着语言,言论;它通常意味着各种文学作品,不一定具有叙事性质。另一方面,слово意思是歌曲。
    3.口头诗歌的方法应用于书面文学。这是史无前例的。
    4.诗歌中的节奏是以有节奏的散文形式出现的。散文的节奏不同于诗歌的节奏,因为它不包含诗歌的主要要素——分行。节奏灵活,多样和复杂。
    5.它是抒情诗,叙事诗和政治言论的混合体。骨架是叙述。与编年史描述相比,艺术作品特色明显。赋予很多抒情景象,事实描写相对较少。充满戏剧性。
    6.包含异教神话元素。
    7. 生动描述11-12世纪俄罗斯封建制度图景,人物描写生动形象。
关键词&术语
《伊戈尔王远征记》 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被俘虏 попасть в плен
《奥西安》 Оссиан 
普斯科夫使徒手稿 рукопись к псковскому Апостолу
库利科沃战役 Куликовская битва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大公的大屠杀的行为和传说》 Поведение и сказание о побоище великого князя Дмитрия Ивановича 
孤立的 изолированный
有节奏的 ритмический
分行 строк
抒情诗 лирика
叙事诗 эпос
骨架 костяк
多神教神话 языческая мифология
 英语
英语 日语
日语 韩语
韩语 法语
法语 德语
德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葡萄牙语
葡萄牙语 越南语
越南语 芬兰语
芬兰语 泰语
泰语 丹麦语
丹麦语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
